权威证书  政府认可  唯一编码  全国通用  官网查询

资讯百科培训首页 > 资讯百科 > 行业观察 > 坦白说培训师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!

坦白说培训师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!

时间:2017/3/24 11:28:08   来源:www.cobtti.com   作者:中国拓展培训师培训学院   人气:1193
摘要:在《道德经》中,老子这样评价四种级次的统治者:“太上,下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”

在《道德经》中,老子这样评价四种级次的统治者:“太上,下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”翻译过来讲就是:最好的统治者实施无为而治,百姓只知道有这样的统治者,但却没有政令烦杂,自己过的很幸福。次一等的,实施仁证,爱民如子,因此百姓“亲而誉之”。再次一等的,使用政令刑罚,百姓畏惧他。最低级次的,助纣为虐,胡作妄为,百姓天天在背后骂他。有讲师拿老子的观点来比喻现代企业的管理者,将管理者分成了四个层级:有之,誉之,畏之和侮之。用友大学的校长田俊国则用这段话来形容建构主义课堂上的讲师。其实建不建构,我们都可以试着用这四个级次来看看培训师。

侮之:照本宣科,误人子弟

每次讲PPT课程,课前的开场导入,我都会让学员讨论一下在他们心目中认为好的PPT和差的PPT各是什么样子?关于“好的PPT”的定义,总说纷纭;但关于“差的PPT”的讨论,几乎每次都会提到:“很多字,看不清”。在PPT的专业术语上,这招被称为“word搬家”,将word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进PPT。有比这更糟糕的吗?有的,就是在“word搬家”的基础上,讲师再一字不落的把PPT读完,读到学员发疯为止。照本宣科的老师,大概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解:他所面对的学员都不怎么认识字。不然,何必要他念,发给大家看岂不更加省时省力。有一次,我询问一名刚上完课的学员,早上的课程如何?学员给我的回答是:什么都没有学到。为何什么都没有学到?因为老师念PPT把他念睡着啦。企业花费了真金白银,学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,到头来,因为讲师的照本宣科,大家什么都没有学到。怪不得对于这样的讲师,学员要背后“侮之”呢。

畏之:权威效应,赏罚并用

现在的小孩,在家无法无天,天不怕,地不怕。吃饭的时候,不吃饭,父母没有办法,只好告诉小孩:再不听话,告诉你老师去。小孩怕了,乖乖的把饭吃完。从小的教育告诉他们,老师是一类挺让人害怕的人。于是,等这些小孩长大成人,进入企业,参加培训,一看,要培训他们的老师不是领导就是干部,同样高人一等,令人畏惧。稍有不听话者,讲师还有他们自己的杀手锏:用奖励或者惩罚来树立权威。微信群中有讲师讨论,讲到执行力,对于不守规矩的学员,直接让做俯卧撑,着实“利害”。不过社会权威理论告诉我们:组织权威、奖励权威、惩罚权威这些都是低层次的权威表现方式,作为讲师,要树立权威,更多的还得依靠自己的个人权威(包含个人魅力与专业技能),在专业上下工夫,才是正途。

誉之:聚焦问题,触动思考

“侮之”与“誉之”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中心设定上:被“侮之”的讲师“以讲师为中心”,自顾自的讲,不管你学员听不听的进去,学不学得会,或敷衍了事,或只为得瑟自己。而被“誉之”的讲师往往“以学员为中心”,聚焦学员问题。俗话说:“问题不严重,学员不行动;利益不具体,学员不理你。”学员花了时间和精力来听课,作为讲师的,是否理解学员的问题,是否能够通过授课或帮助学员解决问题,或帮助学员避免问题。总之,你要有针对问题的“模型、方法和工具”,然后将这些“卖点”卖给学员。当然,唐平老师的“面条理论”告诉我们,光有面条,学员也是难以下咽的,还得配上“佐料”。在“卖点”的基础上,有没有“触点”,或案例,或故事,或视频等能够触动学员,引发思考的素材亦不可或缺。有触点,你就可以在幽默风趣中触动学员,启发智慧,解决他的“痛点”,让他心悦诚服,“亲而誉之”。

有之:忘掉自己,设景提问

田校长在《上接战略,下接绩效》中传授了三招教讲师成为建构主义讲师:抽身、情景和提问。所谓“抽身”就是针对“有之”讲的:忘掉自己,忘掉自己讲师的身份,做一个更像主持人的讲师,让学员针对问题,自己探讨,自己解决。学员忙的和组内风暴,和组间PK,到课程结束时,只知道这些知识是自己思考和探讨的结果,而不是讲师教的,讲师虽在,犹如不在矣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讲师真的没事干了,抽身之外,讲师还要做其他两件事情:“情景”和“提问”。为学员设置一个足可以引发他们兴趣的情景,然后通过不断提问来促进学员的思考。想想哈佛的公开课《公正》,迈克尔.桑德儿教授是不是就是这样干的?不过对于建构讲师来讲,我反倒认为讲师的功底需要更加深厚,因为学员思考之后的提问,学员探讨之后的总结,更是检验和呈现讲师价值的时候。难道真的只做个串场的司仪和主持,说点套话?这似乎在目前中国的培训市场是不被允许的。

探讨了培训师的四个级次,其实,就我而言,我觉得最高的级次还在后面。大家是否会有疑问,四个级次不是说完了吗?怎么还会有更高的级次?这源自于《道德经》关于“太上”的两个版本的争论。其一就是我们之前说的“太上,下知有之”。而另外一个版本则是“太上,不知有之”。而我所言的最高级次,就是这个“不知有之”。培训师的最高级次是“不知有之”?学员上课不知道培训师是谁?可能吗?可能。每次讲培训师角色定位的时候,我指着PPT上最后的一张照片问大家,有人认识吗?几乎没有人认识。然后我告诉大家,此人是兰晓龙,《士兵突击》的编剧。大家恍然大悟:哦。。。最高层级的培训师,不是台前那个风光无限、星光熠熠的演员,而是台后那个呕心沥血,专业专注,默默无闻的编剧。

当培训师的级次到了这一层时,连培训师的名号也发生了变化,这时,培训师已经不叫培训师了,而有了新的称谓:课程开发师。犹如修行的罗汉到了一定层级,不再叫罗汉,而被称为佛了一样。培训,在提升企业员工能力,提升组织绩效之外,还在做着重要的沉淀:知识沉淀与案例沉淀。而随着企业培训体系的完善,培训经理专业性的增长,内训师技能的成熟,外在演绎的课程将逐步弱化,企业更需要的是那些具备课程开发技能,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形成企业自有品牌课程的课程开发师。这个,对于培训师来说,才是前途光明,但道路曲折的康庄大道。